六月是個畢業的季節,驪歌輕唱的日子,轉眼間離開學校都已經三十年了,
想起以前在學校的點點滴滴,心情還真有點懷念和感傷。
記得曾經看過一部日本老片,片中唱起畢業歌,旋律聽起來很熟悉,
心想那不就是我們小時候唱過的驪歌嗎?怎麼可能呢?
記憶中一直以為驪歌是源自於電影魂斷藍橋(1940),
在那之前又怎麼會有這首曲子呢?後來,問過長輩,
方知他們小時候(日治時期)的確是那樣唱的,歌名為(蛍の光)。
驪歌(台灣)
驪歌,本指離別時所唱的歌,今則多指某幾首以驪歌為題的著名歌曲,
常在青年學子畢業時所唱。在台灣一提到畢業歌曲,許多人也都會想到驪歌。
「驪歌」的原曲是蘇格蘭的民謠「Auld Lang Syne」(蘇格蘭語),
其意為「Times gone by」(時光流轉),或直譯為「Old Long Since」。
日語可以翻譯為「久しき昔」等,意思是「逝去已久的日子」。
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,包括日本的《蛍の光》(螢之光)。
在中國各地普遍稱為《友誼天長地久》,中文歌詞有多個版本。
在戰前的台灣唱的是日文版的《蛍の光》,戰後則改為中文版的《驪歌》。
在很多西方國家,這首歌通常會在除夕夜演唱,象徵送走舊年而迎接新年的來臨,
它的主調並沒有中文版本那樣感傷。而這首歌在很多亞洲地區中的學校畢業禮或
葬禮中作為主題曲,象徵告別或結束的情感。
這首歌曾被不少經典電影引用,
如在電影《魂斷藍橋》(Waterloo Bridge,1940)中,此曲被用作為主旋律,
「Auld Lang Syne」因為《魂斷藍橋》頓成舉世聞名的「驪歌」。
在黑澤明的《醜聞》、《日落大道》、《遠離非洲》、《風雲人物》、
《巨人》等等影片中,都用了這首曲子引導著劇情。
驪歌初動,離情轆轆,驚惜韶光匆促,
毋忘所訓,謹遵所囑,從今知行彌篤;
更願諸君,矢勤矢勇,指戈長白山麓,
去矣男兒,切莫踟躇,矢志復興民族。
懷昔敘首,朝夕同堂,親愛兮未能忘;
今朝隔別,天各一方,山高兮水又長;
依稀往事,費煞思量,一思兮一心傷;
前途茫茫,何時相見,相見兮在何方。
友誼萬歲(中國)
生平良朋不能相忘 別後常相懷念
生平良朋不能相忘 友誼地久天長
友誼萬歲 良朋 友誼萬歲
舉杯歡飲 同心歌頌 友誼萬歲
蛍の光(日本)
「蛍の光」的原曲是蘇格蘭的民謠「Auld Lang Syne」,
這首蘇格蘭民謠於明治十年初期,經由美國流傳至日本,
經稲垣千頴填詞之後,於1881年(明治14年)被編入小學唱歌集初編教唱,
1895年(明治28年)日本佔領台灣之後,此曲也成為台灣初等教育的唱歌教材。
「蛍の光」於日本應用的場合非常廣泛,
如1964年東京奧運會的閉幕式上,通過大合唱齊唱「蛍の光」結束了奧運盛典。
在NHK每年除夕夜的《紅白歌唱大賽》中,「蛍の光」是最後的合唱曲。
公共設施、商業設施在開放時間、營業時間即將結束時播放此曲;
另外最為廣泛使用的是畢業典禮,台灣受日本影響甚深,
因此也填上中文歌詞成為眾所皆知的「驪歌」。
由於此首歌曲的旋律典雅頗具古風,很適合用聲樂方式唱出,
可以說是詞曲相當優美的一首歌曲。
蛍の光
1881年(明治14年)作詞:稲垣千頴
螢の光 窓の雪 螢火蟲的光、窗邊的雪,
書讀む月日 重ねつゝ 讀書的歲月,持續經年。
何時しか年も 杉の戸を 不知何時,時候已到,離去的門
開けてぞ今朝は 別れ行く 已開啟。今朝,離別而去。
止まるも行くも 限りとて 留下的人、離去的人,不限何人
互に思ふ 千萬の 互相思念。千萬個
心の端を 一言に 心緒,化為一句:
幸くと許り 歌ふなり 祝你幸福,用歌唱出來。
筑紫の極み 陸奧
海山遠く 隔つとも
其の眞心は 隔て無く
壹つに盡くせ 國の為
千島の奧も 沖繩も
八洲の內の 守りなり
至らむ國に 勲しく
努めよ我が背 恙無く
「蛍の光」的歌詞共有四段,戰後在日本只唱前兩段,
後兩段因明顯的愛國主義內容而不再教唱。
前兩段歌詞翻譯成中文,大意如下:
1. 據說過去中國有人螢窗雪案,勤學苦讀。
而我們也歷經辛苦,讀萬卷書,一直勤勉地學習。
鳥飛兔走,慕然回首,時光已經流逝。
今天,終於到了行萬里路的日子。
2. 惜別總是令人傷感。不論是留在這兒,還是去往遠方。
今後勞燕分飛,也許就此不能相見。
帶著這種思緒,讓我們真心地,只用一句話,
來互相傾訴無盡的情感,一路平安,一路平安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