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

50年代國小課本(16)

《南海取經》

從前,在四川省有兩個和尚,一個很富,一個很窮。
有一天,他們在街上遇見了,窮和尚說:「我要到南海去拜佛。」

富和尚說:「南海那麼遠,你怎麼去呢?」
窮和尚說:「我只要帶一個缽和一根木杖就夠了。」

富和尚笑一笑,說:「我早就想雇船去南海,但是很多東西還有沒準備好,
所以到現在還沒有動身,你只有一缽一杖就要去,真是把事情看的太容易了。」
窮和尚聽了,沒有再說話。

窮和尚回到廟裡,拿了缽和木杖,便離開四川到南海去。
因為沒有錢坐車,也沒有錢雇船,所以是走路去的。

一路上,肚子餓了,就向人化緣,得到食物,就用缽盛了充飢。
一年以後,窮和尚終於到了南海。

又過了一年,窮和尚從南海回到四川,
去拜訪富和尚,並且送他一部從南海帶回來的佛經。
這時候,富和尚仍舊沒有準備好,還是不能動身,
很慚愧地對窮和尚說:「你真是有志竟成啊!」


這一課後來改名為《兩個和尚》。


《性急的農夫》

宋國有個農夫,種了秧苗後,就日夜盼望稻田裡的秧苗快些長大。

每天他到稻田時,發覺那些秧苗長得非常慢。
他等得不耐煩,心想:「怎麼樣才能使秧苗長得高,長很快呢?」
想了又想,他終於想到一個好辦法,就是將秧苗拔高一些。

於是跑到田裡,把秧苗一棵棵地拔高,一直忙到太陽下山。
才拖著疲乏的身體,回到家裡,沾沾自喜的告訴家人:
「今天可把我累壞了,不過,我幫田裡的秧苗都長高了好些!」

他兒子聽了,趕快跑到田裡去一看,發現秧苗全都枯萎了。


此課出自於《孟子》的「揠苗助長」。


《祖父和孫子》

從前有個很老很老的老人,眼睛花,耳朵也聾,雙膝還不住地發抖。
每當他坐在餐桌前吃飯時,湯匙也握不穩,
常常把菜掉在桌布上,湯還會從嘴邊流出來。
他的兒子和媳婦都嫌棄他,老人只好躲到廚房的角落裡吃飯。
他們給他一個瓦盆,把飯菜盛到裡面給他吃,而且每頓飯都不給老人吃飽。
老人很傷心,常常眼淚汪汪地看著桌子。

有一天,老人的手顫抖到連那個瓦盆都端不穩,瓦盆掉到地上打碎了。
兒媳婦沒完沒了的訓斥他,老人一聲不吭,只是不住地嘆氣。
於是媳婦花了幾分錢,買來一個木碗給老人吃飯用。

有一天,老人的兒子和媳婦正坐在餐桌吃飯,
四歲的小孫子蹲在地上,把碎木片收集在一起。

「你這是在做什麼呢?」父親問。
「我要做一個木碗,等我長大了,讓爸爸媽媽用它吃飯。」

聽到這些話,兒子和媳婦對視了一會兒,最後哭了起來。
他們立刻將老人請到桌邊,讓他從此和家人一起吃飯,
即使老人潑了點什麼,他們也不再抱怨了。


此課出自於「格林童話」。


《塞翁失馬》

從前在邊界的地方,住了一個老人與他的獨生子。
他們喜歡馬匹,常常讓他們的馬四處吃草。

有次,僕人回報老人說:「有匹馬逃走了,相信是跑到鄰國去。」
老人的朋友都替他感到可惜,但老人並沒有為此事而煩惱,
並說:「天曉得!說不定這會給我們帶來好運。」

過了幾個月,有件奇怪的事發生,老人失去的馬不僅平安回家,
而且帶了一匹鄰國的駿馬回來。朋友知道了,都來道賀,
但老人說:「天曉得!說不定這會給我們帶來厄運。」

一天,當他的兒子騎著駿馬到處馳騁時,不慎墜馬斷腿,成了跛子。
朋友都來慰問他,但老人一點也沒有把此事放在心上,
並說:「天曉得,說不定這會因禍得福呢!」

過了一年,鄰國舉兵入侵,所有壯丁都被徵去應戰,十之八九都陣亡。
老人的兒子,因為殘廢沒有被徵,因而得以平安無事。

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: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。
在有些情況下,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,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。

所謂禍福相依,得失一念間。這些觀念都在提醒人們,
要用平常心來看待禍福,別把得失看的太重。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