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
我們的共同記憶–教科書百年發展的回顧與前瞻
Posted on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凌晨12:25
教科書內容、插畫等演變,見證台灣社會的變遷。
教科書百年發展:
● 民國1年-37年
背景-民國初年,教育制度由清末傳統教育轉向現代教育,加上新文化運動,
力倡白話文與新式標點符號,國民政府推行「三民主義教育」等社會變革。
影響-教科書產生突破性的發展,在審定製為主的教科書審查制度下,
包括商務印書館、中華書局等出版社都編輯發行大量教科書。
● 民國38年-56年
背景-民國38年,國民政府遷臺,配合「反共抗俄」的基本國策及戡亂建國的
教育實施綱要,教育部在民國41年修訂課程標準,合初級小學、高級
小學為國民學校。民國51年,教育部公佈國民學校及中學課程標準,
為延長義務教育作準備。
影響-中小學教科書逐漸由編審並行制,轉向國立編譯館統編。
● 民國57年-77年
背景-民國57年,全面實施九年國民教育。
影響-國中小學教科書交由國立編譯館負責編纂、統一供應,
開啟歷時二十多年的統編本教科書時代。
● 民國78年-88年
背景-民國76年,臺灣解嚴,社會邁向多元化,在教育鬆綁的潮流下,
教科書開放審定成為趨勢。
影響-民國78年,教育部先開放國中藝能學科、活動科目教科書為審定本,
由民間出版業者參與編輯,經國立編譯館審查通過後發行。
民國85年,國小教科書全面開放審定。
● 民國89年-100年
背景-民國89年,教育部公佈《國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》,
90學年度起分階段實施九年一貫課程。
影響-全面開放民間出版業者編輯中小學教科書,並由國立編譯館審定。
教科書市場全面開放,呈現百家爭鳴情況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0 意見:
張貼留言